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液晶显示模组作为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市场需求的增长反映了电子科技类产品在应用端的持续升级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显示器件的主要产地,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液晶显示模组是一种将液晶显示技术应用于实际显示设备中的集成模块,简称LCM。它主要由液晶显示屏、驱动电路、光源、封装材料等组成,是数字显示设备的核心组件之一。液晶显示模组作为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市场需求的增长反映了电子科技类产品在应用端的持续升级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显示器件的主要产地,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液晶显示模组(LCD Module)作为显示技术的核心组件,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工控设备及物联网终端等领域。随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行业正经历从传统LCD向Mini-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过渡,但LCD仍占据主流地位。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5964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
全球产能稳步增长,2020-2031年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0%-85%,主要集中于中国、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预计2031年全球产能将突破10亿片,年均增速约3%。
韩国厂商(如三星、LG)逐步转向OLED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而中国厂商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追赶,占据全球50%以上产能。
2025年全球需求量预计达8.5亿片,其中中小尺寸模组占比超60%,主要受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拉动。
新兴应用领域如AR/VR、智能家居等贡献增量需求,但传统TV及显示器市场增速放缓。
2024年中国产能达4.2亿片,占全球50%以上,主要企业包括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等。
2024年国内需求量约3.8亿片,供需缺口约4000万片,依赖进口高端产品。
下游应用中,智能手机占35%,车载显示增长最快,2025年占比将达20%。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玻璃基板:全球市场由康宁、旭硝子垄断,中国国产化率不足30%,但政策推动下本土企业(如东旭光电)加速突破。
背光模组与驱动IC:中游企业如瑞仪光电主导背光模组,驱动IC市场由联咏、Synaptics等把控,国内厂商份额不足10%。
模组集成环节利润率较低(约5%-8%),但规模效应显著。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京东方自产面板)提升竞争力。
消费电子(手机、平板)需求趋稳,车载显示成为增长引擎,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800亿元。
Mini-LED背光技术渗透率提升,2025年搭载率将达20%,推动高端模组价格上浮10%-15%。
柔性显示技术(如折叠屏)在手机领域加速应用,预计2030年市场占有率超30%。
行业CR5超60%,中小厂商面临淘汰,具备技术及资金优势的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扩大份额。
中国“十四五”规划强调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化,补贴政策向上游材料及设备倾斜。
欧盟碳关税倒逼企业优化能耗,绿色制造技术(如低功耗驱动IC)成竞争关键。
中国巩固全球制造中心地位,但需突破上游“卡脖子”环节;东南亚(如越南)凭借低成本承接中低端产能转移。
1. 关注上游国产替代:玻璃基板、驱动IC等领域政策红利明确,技术突破企业具备高成长性。
2. 布局新兴应用场景:车载显示、AR/VR模组需求爆发,提前绑定终端客户。
3. 规避低端产能过剩风险:中低端模组价格竞争激烈,需转向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来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升公司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