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dlp大屏

南宁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

2024-09-27 17:56:17 > dlp大屏
  • 产品概述

  大街小巷的盲道随处可见,商场、天桥下公共厕所里无障碍卫生间服务尽显人文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今年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南宁市无障碍设施情况如何?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会展·航洋城附近、江南万达广场、新秀公园等地,感受到了南宁市无障碍环境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等问题,让更多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彰显了社会温情。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共享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近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南宁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

  在新秀公园地铁站D出入口,盲道畅通无阻,并一路指引到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两边设置有不锈钢扶手。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或者盲人朋友可以乘坐无障碍电梯直达地铁乘车点。一条条绿色的盲道,方便残疾人出行、如厕。厕所内,洗手台、马桶旁都有扶手为残疾人提供便利。“请节约用纸,如需补充纸巾、洗手液,请联系工作人员或拨打电话”这则提示,给人带来了更多温馨。地铁每节车厢均设置有轮椅专区及爱心专座。

  在南宁东站,残疾人可以在铁路青年志愿者“五专”服务(即专人联络、专用购票通道、专用乘车通道、专区候车、专人引导)引领下,预约购票、安检、检票进站、到站出站、换乘等乘车环节。残疾人可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感受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设施带来的便利。

  南宁市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但一些细节仍有待改善,也有无障碍设施存在不足之处要进一步改善。在凤翔路,记者发现,早些年设置的盲道并不畅通,多处盲道为了井盖、石墩绕道,或者走着走着盲道就断了。在蓝山上城小区旁边的公交车站附近,多辆电瓶车随意停放在盲道上,长时间无人骑走。在会展中心地铁站A出入口,盲道曲曲折折甚至会出现断裂。

  市民陆先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多年,经常需要乘坐轮椅出行。他认为南宁街头一些无障碍设施仍需要完善。科园科德路口设置的防车辆驶入人行道的栏杆,拦住了轮椅的通行。朝阳广场、民族古城路口人行道上也存在同样情况。有的公厕无障碍斜坡不合格,残疾人乘坐轮椅过去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据悉,合格的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不能大于1:12。

  南宁市图书馆从2001年起设立了专门的残疾人阅览室——“南宁市残疾人读书中心”,为残障人士设置了多种设备设施,受到残疾人朋友的欢迎。2018年,南宁市图书馆新馆开馆后设置了视障阅览区,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服务。视障阅览区特制了适合残疾人的固定书架、阅览桌椅,设置阅览座位17个,并配备多种视障阅览设备,吸引了众多残疾人朋友到馆借阅图书。

  目前,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盲文读物3965册、视听文献98552套。为了让更多残疾人走进图书馆,市级公共图书馆均设有盲人读物专架和残障人士专用阅读区域。全市14家图书馆、13家文化馆、7家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面向残疾人免费开放。为帮助听障人士在急救时做沟通,南宁市推出了微信小程序“无障碍急救平台”,用“无声守护”解决听障人士无法独立就医难题。听障人士只要打开小程序和手机定位开关并点击急救报警即可,实现接警员与听障人士无障碍报警交流。

  为改善盲人朋友的出行体验,2022年10月12日,广西首条智能盲道斑马线(助盲指引系统)在园湖路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盲道斑马线两端安装有射频识别设备,当佩戴有芯片手环的视障人士过街时,设备能精准识别,激活智能指引系统,LED显示屏上出现“行人过街,请文明礼让”的字幕,警示灯闪烁示警,播放语音提示,提醒过往车辆减速礼让。夜间视障人士过街时,斑马线两端的激光预警设备还会发射红色光幕至行人腿上,增强机动车驾驶人对斑马线上过街行人的视认性,不仅提升交通安全系数,也改善视障人士交通出行条件。

  在公共交通方面,全市公交、地铁、机场、长途客运站以及出租车等均安装了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各种装置,并设置有残疾人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售票窗口和无障碍公厕,并设置志愿者服务站,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解决进站乘车问题。同时,南宁市积极指导相关企业落实残疾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优待政策,目前南宁市已全面实施特定人群乘公共交通优惠政策及公交换乘票价优惠政策。

  长期以来,南宁市格外的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构建公共设施、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社会服务无障碍环境。

本文标签